长期不使用热熔胶泵的维护核心是彻底清理残留胶料、防止部件锈蚀与粘连,避免重启时因胶料固化堵塞管路或损坏泵体,具体维护步骤按“停机清理-部件保养-环境存储”流程展开:
一、停机前:彻底清理残留热熔胶(关键前置步骤)
加热融化残留胶料
启动热熔胶泵的加热系统,将温度升至胶料熔点以上(参考所用胶料的技术参数,通常80-200℃),保持10-20分钟,使泵体内、管路中残留的胶料完全融化。
排出熔融胶料
打开泵体的排胶阀门或启动泵的低速运行模式,将融化的胶料全部排出至专用容器中,过程中可轻轻敲击管路,确保拐角、接口处的残留胶料充分流出。
用清洗液冲洗(针对难清理胶料)
若胶料黏性大或易碳化,待大部分胶料排出后,倒入热熔胶专用清洗液(或根据胶料类型选择乙醇、白油等兼容清洗液),启动泵运行5-10分钟,冲洗管路和泵腔,最后排出清洗液并擦干。
二、核心部件保养:防止锈蚀与粘连
泵体与管路处理
待泵体冷却至常温后,用软布蘸取防锈油(如30#机械油),均匀擦拭泵体外壳、接口螺纹及裸露的金属部件,避免空气氧化导致锈蚀。
对于管路内壁,可通过注油口注入少量防锈油,启动泵空转1-2分钟(无加热状态),使防锈油均匀覆盖管路内壁,之后关闭泵并密封注油口。
密封件与轴承维护
检查泵体的密封圈、垫片是否有磨损,若存在老化、变形,直接更换新件(避免长期存放后密封失效);完好的密封件需涂抹硅基润滑脂,防止硬化粘连。
轴承部位需补充专用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,确保轴承在存放期间保持润滑,避免干涩生锈。
电气部件保护
断开热熔胶泵的电源,拔掉电源线插头,用干布清理控制面板、接线端子上的灰尘,避免灰尘堆积导致短路;若环境潮湿,可在电气盒内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包)。
三、存储环境与摆放:减少外部环境影响
选择合适存储空间
存放于干燥、通风、常温(5-30℃)的环境中,避免阳光直射、高温高湿(相对湿度≤60%)或有腐蚀性气体(如酸碱气体)的区域,防止泵体金属部件锈蚀、电气元件受潮。
正确摆放与固定
将热熔胶泵水平放置在平稳的支架或地面上,避免倾斜导致内部部件受力变形;若泵体有滚轮,需锁定滚轮防止移动碰撞。
管路接口处需用专用堵头密封(或缠绕防水胶带),防止灰尘、杂质进入管路内部,污染泵腔。
定期检查(长期存放超3个月)
每3个月打开存储区域,检查泵体外观是否有锈蚀、密封件是否硬化,若发现干燥剂受潮,及时更换;同时转动泵的主动轴(手动转动),确保轴承无卡顿,若有阻力需补充润滑脂。
四、重启前的检查(避免直接启动损坏设备)
长期存放后重启前,需先完成3项检查:
移除所有堵头和干燥剂,清理泵体表面灰尘,检查防锈油是否变质(如发黑、结块),若变质需重新清洁并涂抹新的防锈油。
手动转动泵轴,确认无卡顿、异响,轴承转动顺畅;检查密封圈、管路接口是否完好,无松动或破损。
接通电源后,先启动加热系统(不启动泵),待温度升至胶料熔点后,空转泵1-2分钟,观察是否有泄漏、异响,确认正常后再注入新胶料使用。